找到相关内容67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拯救之道——关于道德教育的思考

    众生,就是为了给他们服一帖自欺欺人的精神鸦片吗?至于说佛教是愚昧无知、消极遁世的弱者宗教,那简直就是对佛教和无数圣贤的侮辱。天竺的达摩八十高龄只身来东土弘扬佛法,唐朝的鉴真六十春秋六次去日本演说妙义,...

    洪申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3643468.html
  • 怎样实践佛法?

    不但能忍受别人对我的侮辱怨害,大量包容,不生嗔恨,而且能安受众苦,与坚苦的环境奋斗,所谓“动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”四、精进度,就是对自利利人工作,要能刚毅果敢,困知勉行,不骄不怠,精进不退。五、禅定度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4943958.html
  • 廖东凡著:雪域西藏风情录(5)

    市井亡命之徒,往往在传召期间打斗和仇杀。侮辱妇女和抢动财物的事情,年年都层出不穷。许多年青妇女不敢上街,即便上街,也在脸上涂抹烟灰,或穿上男子的袍服。铁棒喇嘛只能管辖林廓路(即大转经路)以内的地段,...

    廖东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2644169.html
  • 廖东凡著:雪域西藏风情录(9)

    ,还有各式各样的活鬼,所谓萨迦巴姆,就是其中一类。萨迦巴姆,译成汉语是萨迦寺的活鬼,她们是活生生的人,又被当作活生生的鬼,受尽社会的欺凌、轻蔑和侮辱。她们自己也有很浓的迷信观念,内心更有无比的痛苦、...

    廖东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2844173.html
  • 從宗教與文化背景論寺院經濟與僧尼私有財產在華發展的原

    故事,都清楚地透露了華人傳統是如何瞧不起行乞生涯, p. 163而人在失意之際被他人視作乞丐是如何的感到侮辱。至於民間傳說所透露這方面心態的例子,就更多不勝數了[6]。 因此,佛教的乞食...

    曹仕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2644310.html
  • 君主法规论(1)

    之人有五种:  于彼君主作损害,彼此之间互残害,  不听君主之教言,依靠邪命过生活,  步入邪道之诸人,搅得世间不安宁。  首先谋害君主命,侮辱王妃毁财等,  予以讥讽不保密,造作此等损害者。  应...野蛮者不可救。  智者了知此理后,莫以温和式招引,  如胆病需粗疗法,当以善巧粗暴行。  摧灭多数正直者,侮辱多数温柔者,  是故和蔼正直士,亦应适宜制愚人。  劣士黄金及与鼓,傲慢女人及野马,  五...

    全知麦彭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1144413.html
  • 轮回是战场菩萨是勇敢的战士(4)

    。我从来不说别人是众生,如果你说别人是众生,那你对佛的化身就有很大的侮辱。   ●问:为了避免引起嫉妒,而不能说出观想上的问题,我们到底可不可以说出来?   答:你觉得应该要说就可以说。佛教的圣哲曾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1444860.html
  • 菩萨之大悲心初探

    即令心安稳,堪忍侮辱或恼害等,亦即凡加诸身心之苦恼、苦痛,皆堪忍之。依《大智度论》所释“羼提”云:  云何名羼提?答曰:羼提秦言忍辱。忍辱有二种,“生忍”[53];“法忍”[54]。菩萨行生忍,得无量...

    张旭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045073.html
  • 诚敬人生--净空老法师及其理念简介

    当成偶像加以崇拜,以为多烧几支香,多磕几个响头,便能得到佛菩萨的保佑,便能升官发财,这是迷信!这简直是对佛菩萨教学的侮辱!任何事情是以因果而存在的,如果不明白因果的事实真相,不按照佛教导我们的理论方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3645400.html
  • 梁武帝“皇帝菩萨”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(2)

      迦佛且安置在中央的五级大寺中,一方面强化“皇帝即如来  ”思想,一方面避免北魏后代帝王、臣僚的侮辱、破坏“帝  王佛”乃至于毁佛 (注66)。 这种“皇帝即如来观”在昙曜  (约477~499卒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4245414.html